推進課程思政建設,是落實總書記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強調的“守好一段渠、種好責任田,使各類課程與思政課同向同行、形成協同效應”的重要舉措,旨在使德育與智育相統一,推動實現全員全過程全方位育人。本文整理彙總了2022年北華大學課程思政教學案例,本期發佈了9個人文社科類課程思政教學案例,8個醫學類課程思政教學案例,供各高校老師學習、交流和借鑑。
規範個人行爲,堅定抗疫決心
——刑法分論課程思政教學案例
一、課程名稱:刑法分論
二、任課教師:車立科
三、課程思政實現方式
(一)向學生介紹疫情防控期間違反相關規定可能涉及的罪名。
1.已經確診的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病人、病原攜帶者,拒絕隔離治療或者隔離期未滿擅自脫離隔離治療,並進入公共場所或者公共交通工具的,構成以危險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
2.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疑似病人有上述行爲並造成新型冠狀病毒傳播的,構成以危險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
3.其他拒絕執行衛生防疫機構提出的相關防控措施,引起新型冠狀病毒傳播或者有傳播嚴重危險的,以妨害傳染病防治罪定罪處罰。
(二)向學生介紹司法機關發佈的典型案例,引導學生探討疫情防控期間應如何規範個人行爲。
(三)引導學生分析我國疫情防控的政策,激發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和熱愛祖國、建設家鄉的情懷。
思政元素與電子商務課程的融合探討
——電子商務課程思政教學案例
一、課程名稱:電子商務
二、任課教師:辛宏豔
三、課程思政實現方式
電子商務課程思政的目標是通過課程與吉林市疫情期間學生學習、生活保障的結合,讓學生體會到我國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從而實現了課程目標和育人目標。
在吉林市發生新冠疫情期間,學校採取線上授課的方式,以使學生減少聚集,避免疫情大面積擴散的可能性。以在疫情管控期間學生自身生活學習經歷爲例,討論與電子商務相關的案例。繼而對學生的討論進行總結,結合電子商務理論,進行理論上的昇華。
結合疫情期間的物資保供經驗,對比美國同期疫情防護物資保障情況,得出結論:我國在疫情期間,上至黨中央,下至社區,都給予人民以無微不至的照顧,讓我們在這種特殊的時期感受到極大的安全感。以此點睛課程思政。
提升管理素養,助力實現中國夢
——管理學課程思政教學案例
一、課程名稱:管理學
二、任課教師:徐雪嬌
三、課程思政實現方式
管理學課程中所蘊含的思政元素較豐富,包括中國夢、五年計劃、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中國傳統文化思想、抗疫精神等。在課程思政設計中,按照管理職能的額內容框架融合思政元素,在發揮專業教育功能的同時,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培養學生的家國情懷。例如,在計劃職能一章中,通過對中國夢、五年計劃的介紹,學生可以從中感知到我國國民經濟建設與發展過程中取得的重大成就,樹立民族自豪感。結合習近平總書記在北京大學師生座談會上的講話,有目的地引導學生,用計劃來指導自己的學習和生活實際,提升自身管理素養,助力實現偉大中國夢。通過將鮮活的案例與理論知識相結合,融知識傳授、能力培養和價值觀塑造於一體,實現三者有機統一。關注公衆號“篤行教育大講壇”,獲取更多課程思政相關內容及資料。
基於大學英語教材的主題課程思政建設
——大學英語課程思政教學案例
一、課程名稱:大學英語
二、任課教師:顧靖
三、課程思政實現方式
大學英語是一門很好的人文教育課程,主要通過大學英語讀寫課堂與聽說課堂教學,從教材每單元的主題中尋找與思政建設的結合點,在語言知識講授的同時進行深入淺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引導。
如視聽說四冊中Unit 1的主題是“Success”,聽力材料的內容有“The Key to Success”,“Failure:What Can We Learn From It?”,在進行聽力訓練的同時,引導學生正確看待成功的關鍵及如何從失敗中總結經驗教訓。
應用型綜合教程四冊中Unit 3的主題是“Marriage”,A課文內容是生活在養老院的一對老夫婦的愛情故事,通過英語語言學習,深刻體會老夫婦忠貞的愛情觀以及在困境時彼此不離不棄的生活態度。
這兩例只是衆多單元主題內容的一隅,教學過程中教師如何通過單元主題內容實現課程思政是大學英語教學實踐的關鍵。
一、課程名稱:綜合韓語2
二、任課教師:趙亮
三、課程思政實現方式
綜合韓語2的思政教學主要依託“學朝思中”微信平臺。
1.“要言妙道”以習近平總書記金言金句爲主,內容採用中朝對照形式,通過翻譯練加深學生的印象。
2.“曉知當下”定期選取“新華網“和”人民網”的朝文版時事熱點,使學生了解黨政方針與國家大事的同時,對重點詞彙及語法進行詳解,提升閱讀能力及翻譯技巧。
3.“博文約禮”以朝鮮語漢字音讀和釋訓的方式,定期推送《論語》中經典的語句篇章,使學生熟識漢字音義的同時,進一步品味和認識中華傳統文化。
4.“知己知彼”涵蓋朝鮮半島時事熱點、歷史知識等。
5.“如沐春風”則以專業黨團課教育爲切入點,由學生以朝鮮語撰寫,指導教師負責審閱修改。
承建安風骨 展戰疫信心
——建安文學研究課程思政教學案例
一、課程名稱:建安文學研究
二、任課教師:孟祥娟
三、課程思政實現方式
將課程內容與思政內容有機融合,主要通過教師講解、師生互動、知識應用與鞏固的方式實現思政目標,打造有高度有深度有溫度的思政金課。
1.結合課程內容的思想教育,講出政治高度。結合建安時期災疫頻仍的現實,解說防疫政策,使學生理解黨和國家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疫情控制原則,堅定學生的必勝信念。
2.聚焦能力培養的詩歌創作,體現學生主體。學生在掌握建安詩歌風格的基礎上進行詩歌創作,不僅提升了知識運用能力,也紓解了封閉引起的情感焦慮。
3.充分利用課前準備時間,提升課堂情感溫度。教師提前10分鐘開啓在線課堂,利用等待時間開展即時對對聯活動,既發揮了學生的專業特點,也增強了課程的親和力,提升了學生的獲得感。關注公衆號“篤行教育大講壇”,獲取更多課程思政相關內容及資料。
“疫”然有夢 • 做優秀媒體人
——媒體節目編導課程思政教學案例
一、課程名稱:媒體節目編導
二、任課教師:葛涵
三、課程思政實現方式
疫情背景下,文學院媒體節目編導課程以《“疫”然有夢 • 做優秀媒體人》爲主題,全面調整課堂內容。
1.思政元素融入專業課。引導學生學習習近平總書記關於疫情防控的重要指示精神及上級文件精神、主流媒體新聞,從媒體人的視角瞭解當前疫情防控形勢。
2.偉大抗疫精神融入案例教學。課堂案例選擇了以宣傳偉大抗疫精神爲主要思想情懷的電影、紀錄片、短視頻等,替換了原有課程設計中的部分案例,一方面滿足專業教學需要,一方面讓同學們獲得愛黨愛國、同心抗疫的精神力量。
3.《“疫”然有夢 • 做優秀媒體人》主題劇本創作實踐教學。課程實踐部分與思政教育相結合,學生分成小組以此爲主題創作劇本作品,檢驗學生的學習成果。
抗疫不停教、防疫不停學
——合唱與指揮課程思政教學案例
一、課程名稱:合唱與指揮
二、任課教師:沈爽
三、課程思政實現方式
1.講授法:做好言傳身教。“學高爲師,身正爲範”。精通專業,知識淵博,讓學生真正學到專業知識;注重自我修養,尊重學生,用自己的行動潛移默化地影響學生。
2.聆聽法:所有學科都有發展的歷史,講述中國發展的過程中可以多收集資料,着重介紹中國的發展成就,讓學生更加“文化自信”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一致的。如多讓學生聆聽愛國主義的合唱作品、參與愛國主義作品的演唱、指揮愛國主義歌曲等。
3.參與法:充分利用線上教學的便捷性、交互性和個性化等優勢,通過欣賞優秀的愛國主義合唱作品,演唱愛國主義合唱作品,引導學生結合理論知識用彈幕、問答等方式開展教學互動,最大限度的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提升教學的吸引力和感染力。關注公衆號“篤行教育大講壇”,獲取更多課程思政相關內容及資料。
“內卷”+“外卷”=自律
——中國當代音樂史課程思政教學案例
一、課程名稱:中國當代音樂史
二、任課教師:樑顥
三、課程思政實現方式
線上教學的特殊時期最實在的課程思政就是引導學生保持自律,因爲只有自律才能保證學生在無人監控的情況下保持學習質量、完成教學任務。
首先,無意間製造“內卷”。第6學期的中國當代音樂史課程改變了考覈方式,注重學習過程的考覈、學習方法的培養、學習能力的訓練。在講解作業的時候,把優秀作業加以展示,這是對作業情況的總結,也是給其他學生明確的標準,更是給優秀學生的鼓勵,製造了班級內的“內卷”。
其次,有意間製造“外卷”。第1、2學期的中國近現代音樂史課程也進行了教學改革,但是面對的是大一的新生,除了老師的引導,他們更需要榜樣。把大三的優秀作業在大一學生中進行展示,給他們努力的方向,製造了跨年級的“外卷”。
最後,年級間交叉影響、同班間互相學習,無形中完成了無人監管、不用強調自律卻更加自律的思政。

本期發佈了8個醫學類課程思政教學案例,供各高校老師學習、交流和借鑑。
“公濟天下,衛康爲民”
讓在線教學和思政教育同頻共振
——預防醫學課程思政教學案例
一、課程名稱:預防醫學
二、任課教師:王洪豔
三、課程思政實現方式
以“互聯網+跨學科+思政”模式將課程思政融入教育教學全過程。傳授知識同時融入“抗疫”鮮活案例,弘揚“抗疫精神”,將“立德”貫穿於“傳道”整個過程。
1.課前推送小知識,讓學生輕鬆瞭解防控相關常識,保持積極健康心態,使同學們知道疫情防控人人有責,增強同學們的責任感。
2.在課上根據課程知識,及時推送有關疫情防控的案例,比如在講解保護人羣健康措施時,通過陳薇院士在抗擊 SARS、埃博拉病毒以及研製新冠疫苗中的英雄事蹟,啓發學生培養嚴謹求真的治學態度和勇攀科學高峯的使命擔當。
3.課後給同學們佈置作業,蒐集身邊參與抗疫活動的事蹟,讓同學們胸懷感恩,互相勉勵,共同學習,加強防護,增強戰勝疾病保護人羣健康的決心。
傳承“人道、奉獻、博愛”精神
傳播抗疫榜樣力量
——急危重症護理學課程思政教學案例
一、課程名稱:急危重症護理學
二、任課教師:林琪
三、課程思政實現方式
本學期急危重症護理學課程採用線上授課方式。課程組教師以傳承“人道、奉獻、博愛”精神爲引領,精心設計思政內容,將抗疫典型事蹟融入到教學中,傳遞榜樣力量。
1.南丁格爾精神融入教學
通過講述南丁格爾優秀事蹟,展現甘於奉獻、勇於擔當和救死扶傷的精神品質,培養學生的人生觀、價值觀、道德觀。
2.榜樣力量貫穿教學
在講解院前急救時,引入“一切爲了生命,120向疫而行”的故事;心肺復甦中,引入南京明基醫院心外科主任不顧新冠感染風險,搶救主動脈夾層患者的故事;在急診科學習中,引入急診護士在疫情防控一線工作的故事。這些事蹟引發了學生情感共鳴,使他們樹立高度的責任感和使命感,培養無怨無悔的職業精神。
抗疫最美逆行者之心
——內科護理學課程思政教學案例
一、課程名稱:內科護理學
二、任課教師:潘麗萍
三、課程思政實現方式
1.融合課程教學與職業情感教育
在講解內科護理學的過程中,深度融合護理職業道德與職業情感教育。比如,爲學生播放資歷比較深的護士工作資料,讓學生能夠學會敬畏生命、尊重自己的職業。通過優秀的例子,激勵護生學會尊重、關心、體諒患者。
2.課程教學與深度修養進一步結合
醫護人員的醫德慎獨精神尤爲重要,在沒有人監督單獨工作時,仍然能操持對醫德信念的堅守,保證能夠遵守相關的原則與規範,並且能夠對患者進行積極主動的救治。在整個護理工作中不要忽略患者的細微症狀,也不能忽略搶救過程中的細節,對於任何治療的有利時機都不錯過,做好相關的救護工作,能夠逐漸地引導學生做到換位思考,面對疑難重病的患者要做到具有同情心,產生共情的心理。
一、課程名稱:細胞生物學
二、任課教師:陳立梅
三、課程思政實現方式
1. 將“你知道世界罕見病日是哪一天嗎?”這個問題發放給學生,引導學生對罕見病這一概念的關注。
2. 結合不同細胞成分異常導致的相應疾病,引入“蝴蝶男孩”“瓷娃娃”“黏寶寶”等,既能引起學生的注意,又能激發學生的情感。
3. 簡要介紹罕見病診療歷史,講述2019年以來,以《第一批罕見病目錄》爲依據,我國已新增批準上市14種罕見病藥物,涉及9種罕見病。越來越多的罕見病藥品被引進國內,並納入國家醫保,同時治療費用也大大降低,減輕了患者家庭的經濟負擔。
4. 通過以上內容的分析和介紹,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培養學生熱愛祖國的家國情懷,加強醫學生職業理想和職業道德教育,增強醫學生未來從事醫療工作的責任心和使命感。
致良知——疫情下的知行合一線上授課
——醫學免疫學課程思政教學案例
一、課程名稱:醫學免疫學
二、任課教師:劉永超
三、課程思政實現方式
1.課堂聯繫疫情時事、適時心理疏導。
(1)在適應性免疫應答章節,聯繫疫苗接種與再次免疫應答和免疫記憶知識點;
(2)課堂植入心理暗示調節學生情緒,如情緒與免疫的神經體液調節,深呼吸促進淋巴細胞再循環與保障免疫力等知識點拓展。
2.恰當引用思政案例作爲相關章節授課開篇案例設定,拓展德育教育。
如在抗原一章,由劉伯承元帥眼科手術引出交感性眼炎與自身抗原概念;細胞因子一章,由長津湖戰爭保護運送電臺,引出細胞因子在免疫應答調控中的意義等。
3. 免疫學發展史上裏程碑式實驗與科學家案例設定,踐行知行合一。
如在抗體一章,講解威特與調理作用發現實驗;在補體一章,講解伯戴特與補體發現實驗等。
4.利用微信公衆號、抖音號等,打通第二課堂,彌補線上授課溝通不暢的短板。
腳踏實地,“聲”生不息
——醫學影像物理基礎課程思政教學案例
一、課程名稱:醫學影像物理基礎
二、任課教師:周久光
三、課程思政實現方式
當講到超聲檢測在醫學中的應用時,首先介紹超聲設備的發展,自然過渡到課程思政。主要超聲設備公司有美國通用、荷蘭飛利浦、日本西門子和中國邁瑞等。其中中國邁瑞是民族之星、國產的驕傲,欲改寫行業格局。
邁瑞彩超的推出並不是第一家,然而卻做到了國產市佔率第一,還具有與國際巨頭一較高下的勢頭。邁瑞出品具有強大的品牌影響力,在實際研發生產銷售的整個環節中,質量體系、研發系統、產品可靠性、銷售協同都是邁瑞能夠作爲彩超領域後起之秀的重要因素。紮實的研發基礎和人才儲備,未來有望逐步從“追趕進口”到“引領行業”,成爲國產替代的主力軍。以此鼓勵同學腳踏實地,刻苦學習,夯實基礎,立志爲國爭光,爲祖國超聲事業的發展貢獻力量。
“藥病”融合,立德樹人
——藥理學課程思政教學案例
一、課程名稱:藥理學
二、任課教師:王春梅
三、課程思政實現方式
以“藥物”和“疾病”作爲知識與思政融合案例的契合點,形成中國醫藥突出貢獻、藥物發現史、疾病相關事件三條思政主線,通過課堂內外、線上線下、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等多條教學路徑使課程思政育人系統化,助力德才兼備的醫藥工作者的培養。
1.中國醫藥突出貢獻思政主線
結合我國醫藥發展大事記,以明代李時珍著《本草綱目》、1965年我國科學家首次人工合成結晶牛胰島素、2015年屠呦呦因發現青蒿素獲諾貝爾獎、2020年連花清瘟抗新冠病毒等爲例,使學生了解傳統醫學的博大精深及現代醫學的奮起發展,培養學生的家國情懷。
2.藥物發現史思政主線
選取明星藥物發現史,如獲諾貝爾獎的阿司匹林、普萘洛爾、青黴素、鏈黴素等爲案例素材,使學生在科學經典中汲取創新精神和科學思維,培養創新思維和批判精神。
3.疾病相關事件思政主線
選取常見病、多發病,如心絞痛、心衰、糖尿病爲關鍵點設計案例;圍繞國際性的疾病節日,如世界高血壓日、世界睡眠日、世界阿爾茨海默病日等,設計案例;通過案例中的疾病-藥物相關元素,系統化培育醫德精神及人文素養。
以案例爲載體,實現思政教育的“潤物細無聲”
——藥事管理學課程思政教學案例
一、課程名稱:藥事管理學
二、任課教師:盛瑜
三、課程思政實現方式
在藥事管理學課程教學中,以知識點爲切入點,以案例爲載體,將思政元素有機融合於課程中,最終實現“立德樹人”的育人目標。案例篩選是本門課程實現思政教育的關鍵點和難點。
案例篩選需基於以下原則:(1)與知識點密切相關;(2)貼近生活和現實;(3)與思政元素相關。
如在中藥管理章節中,結合知識點“中藥的作用”,設計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治療的中藥注射劑“血必淨”案例。該案例可體現中藥在治療疑難雜症方面的優勢,將“中藥的作用”知識點具體化。同時,既能夠展示歷史上中藥在抗瘟疫中從不缺席的傳統特色,又能夠體現我國藥品註冊管理方面,面對突發事件時,以人民生命安全爲根本,特事特批(優先審評審)的思想和精神。